脑卒中康复训练,宜早不宜晚!

脑卒中横版.png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

脑卒中特点:三高一多

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

我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超过200万,有约1000多万脑卒中幸存者。其中有3/4的幸存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部分或全部丧失独立生活和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占40%以上。

中风康复治疗不等于单纯的锻炼,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错误的锻炼方法可能加重病情。

康复训练 – 循序渐进

1.发病0-6个月内

在发病0-6个月内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训练,相应的脑区会受到刺激,有助于神经通路的恢复或重建,这个阶段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由于每位中风患者的情况不同,所需的康复疗程长短也不尽相同。整个康复过程通常持续数月。

2.初步稳定后,主动性康复

病人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主动性康复。这时大多数病人仍在ICU内或神经内科,现在很多医院的康复治疗师可以进入到这些科室为病人进行康复训练。这个阶段由于脑部损伤以及长时间卧床,病人可能会开始出现四肢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的下降,以及韧带纤维化。康复的目标就是防止肌肉萎缩,并维护好大小关节的活动度。

3.患侧肢体主动运动

病情进一步稳定后,需要开展更多的康复训练项目,以主动运动为主,特别是患侧肢体。尽早开展主动式康复训练,借助一些辅助器具或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不仅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其重建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

在中风患者具备独立站立能力时,即可以开展步行康复训练,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助力,在进行步态康复训练的同时还能够训练患者的平衡能力,对于医患双方来说,都更加省时省力。对关节形成有效保护,防止足下垂,保障训练过程更加安全稳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训练中的规模化应用指日可待,越来越多的中风患者将会体验新兴科技成果,改善病后生活质量。

目前,迈步机器人正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进行一项“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所使用的机器人可为脑卒中等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康复训练。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