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报道」聚焦迈步机器人,揭开康养新篇章
导语:4月15日,CCTV-2《经济半小时》栏目以“机器人赋能百姓生活”为主题,深度报道了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创新应用。节目中,报道了迈步机器人研发的康养机器人产品如何为养老、康复领域注入新活力。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增多的社会背景下,传统康养服务面临人力短缺、效率不足等难题。此次《经济半小时》聚焦迈步机器人,正是因为迈步系列产品可有效“破圈”民生场景。

采访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治疗部主任龙建军表示:“(脑卒中患者)力量不够,他的行走距离,行走的耗能会增加,这个时候通过(康复机器人)辅助,感受他无力的一方,最后给他适当帮助,患者就会觉得在抬腿过程中很轻便、很轻盈。”“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他明显感觉到智能帮助他进行了行走,让患者肢体比较麻木无力得到很好解决。”

从医院到家庭,机器人正在成为医生、护工和子女的“智能助手”,让高品质康养服务触手可及。迈步人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康养机器人将像家电一样普及。
硬核科技
科技向善,让未来更有温度
迈步机器人之所以脱颖而出,源于对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突破:
- 柔性驱动:首创柔性驱动器作为动力输出,实现主动式训练,人机交互控制更加稳定、舒适。
- 仿生学设计:模仿人体关节运动轨迹,让机器人动作更自然、更安全。
- 多传感器融合:用户运动意图感知与监测,实时调整训练强度,提升康复效率。

迈步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陈功在采访中表示:“相当于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它就要像人类的治疗师给患者做康复一样,要实时根据患者的反馈,来调整力度的大小。”“首先他要想走,在意识上形成一个闭环。第二,他要用力去走,他的神经、他的肌肉、他的关节要运动,然后机器人会根据他的实际状况来补偿他缺失的那一部分,这样子才能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

机器人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有温度的生命伙伴。科技的温度,就藏在普通人每一天更便捷、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里。
行业风向
万亿级康养市场迎来“机器人+”时代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迈步机器人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 医院场景: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缓解专业人才缺口;
- 社区场景:建立“智慧康养驿站”,提供家门口的智能服务;
- 家庭场景:降低居家照护成本,提升老人生活质量。
当机器人从工厂走进客厅、病房,技术的终极意义愈发清晰:服务于人,赋能于人。迈步机器人的探索,不仅是一次产业升级,更是一场关乎民生福祉的变革。
Comments are closed.